住宅

層屋

House of Layers

L House

李宅

Lee House

林宅

Lin House

順和光景

House of Light Well

天井之家   

 Inner Patio House 

宜蘭厝烏石港計畫 

多孔隙家屋 

 Porous House 

大甲長屋

Dajia Row House

平台之家

House of Platforms

陳氏家屋 

C house 

埔鹽陳宅 

Cottage C

大里長屋

Dali Row House

在台灣的都市中,土地多分割為狹長型,兩側臨地也往往都蓋滿了房子,再加上我們的都市居住環境普遍是駁雜且缺乏秩序,因此要在這樣的環境安居必須有妥適的策略。

長形街屋的天井是台灣傳統民居中很具標誌性的空間特色,在鹿港與大稻埕等歷史街區都可看到有天井的街屋。天井除了分隔工作與居住區域,提供街屋內適當的通風採光,更扮演合院中「埕」的角色,成為家庭空間的核心。

簡單的一個或兩個天井,創造出一進又一進的空間韻律,讓長型街屋反而有柳暗花明的空間韻味。

這樣的傳統民居在早期的台灣應該是隨處可見,然而在現代以開發為導向的價值觀中,由於過於強調坪數效益和建材設備,天井空間不再被重視甚至被捨棄。

為了要在都市中安居,我們再一次將天井置入現代街屋中,作為主要的核心空間。天井引入了自然,可以調節氣候;朝向天井的居住空間也得以與都市保有緩衝和隱私。

從天井之家、宜蘭厝烏石港計畫以及後續其他的都市中的街屋住宅,我們一直企圖以天井、孔隙以及陽台(院落)為原型。以住宅中的虛空間,來探討在緊湊且高密度的都市空間中,如何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居住者得以透過虛空間的安排,能夠呼吸、能夠與自然對話,更能擁有更多生活的樣貌,在精神上、生活方式上和物理條件上提升居住品質,與傳統的住居空間也產生了記憶的延續性。

這樣的空間策略,易與居住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,也適切符合許多人對於住屋的想像和需求:實用性、低調樸實、低耗能和便於維護。

建築中的虛空間,承載自然與生活,有虛有實的建築才能真的為人所用,其產生的力量成為我們在住宅設計上特別關注的主題。